• <input id="wfrls"></input>
      1. <table id="wfrls"><dd id="wfrls"></dd></table>
        <th id="wfrls"><code id="wfrls"></code></th>

          致痘成分排名,谁是最毒的?

          来源:高端护肤品 2021-08-18 17:37:19发布 155人浏览过
          导读:【引子】莫叔,为什么您分析安全的产品,在美丽修行上评分并不好,有的还含有致痘成分,例如cerave乳液有这样一个查看护肤化妆品成分的app-美丽修行,在成分列表里有的成分会被标注上“致痘风险”,如下图 ...



          【引子】

          莫叔,为什么您分析安全的产品,在美丽修行上评分并不好,有的还含有致痘成分,例如cerave乳液


          有这样一个查看护肤化妆品成分的app-美丽修行,在成分列表里有的成分会被标注上

          “致痘风险”,如下图



          这是一款很著名的洗面奶,获得好评无数,如果你仔细看成分, 会发现前7个成分中有2个都被标注了致痘风险....


          这是否意味着容易导致皮肤长痘呢?


          从该款产品的大量用户反馈来说,显然不是。


          那么, 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致痘风险”评判是从哪里来的? 是否有科学性?





          1兔耳测试

          最早从1970年开始, 科学家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兔耳测试。将成分擦拭到兔耳内部2-4周,评估粉刺的产生。


          但要注意一点,兔子耳朵里的皮肤和人类皮肤有所差异,兔耳皮肤更敏感,对化学成分的反应更快,可能会造成成分刺激的夸大效应。


          当然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进行兔耳这个动物实验是否人道,不在我们探讨的话题之内。






          2背部皮肤测试

          光有动物实验显然没有说服力。


          于是,科学家又在人类志愿者的背上进行了皮肤测试。


          将化学成分涂在背部皮肤上,并用绷带覆盖以便让成分更快渗透进入皮肤。4-8周后,进行皮肤表面活组织检查。


          来看下面的报道

          用于评估粉刺成分的人体模型

          已经发现在兔耳模型试验中具有中度至强烈粉刺的物质能够在本报告中描述的人体模型中诱导粉刺。

          将测试成分在闭塞下施用一个月至具有大卵泡的年轻成年黑人的背部的上部。通过非侵入性“滤泡活检”技术评估滤泡性角化过度的程度,采用快速固化的氰基丙烯酸酯胶去除滤泡内容物。兔子模型比人类更敏感。在兔子中具有弱致粉刺的物质可能对人类使用是安全的,除了易患痤疮的人之外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7138047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缺陷

          1)脸部和背部皮肤有差异,脸部皮肤的毛孔更多、出油会更多一些


          2)现实生活中,人们涂护肤品后并不会用绷带或闭塞性的其他材料覆盖皮肤表面,也就是说不会加速这些成分对皮肤的渗透。


          3)面部皮肤有肤质的显著差异。相对来说,出油多、毛孔大的油性皮肤更易长闭口和痘痘,受这些致痘成分的影响较大一些。 而出油少毛孔小的中干性皮肤受这些成分的影响较小,不容易长粉刺和痘痘。





          3致痘风险

          经过兔耳和人体背部皮肤测试,一些可能导致粉刺或痘痘的成分浮出了水面。


          我们先来给“致痘风险”做一个定义:


          痘痘的前身是闭口(粉刺), 目前的试验考察的都是某成分导致粉刺的概率, 所以准确的说

          致痘风险=致粉刺率


          由于皮肤的复杂性, 一种成分的致粉刺性可能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它可以直接促成毛囊(毛孔)中栓塞的形成

          这种物质可能会触发游离皮脂凝固(增加“粘性”)的物质。堵塞的毛孔使痤疮丙酸杆菌更容易在毛囊中生长,从而导致炎症。


          2)它会引发过敏反应和/或炎症

          例如,SLS(十二烷基硫酸钠)可能在某些个体中引起过敏反应,并且通常被认为是粉刺性的。


          3)它可能是痤疮丙酸杆菌的直接食物来源

          痤疮丙酸杆菌以脂肪酸为主要食物来源,某些物质如橄榄油或其他植物油可能成为食物来源并促进细菌生长,从而刺激增加的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和粉刺性。


          4)它可能被皮肤中存在的酶或紫外线转化为过敏原,从而导致粉刺痘痘等炎症






          4致粉刺率

          来看一下致粉刺率的分级,如下

          0 - 不太可能堵塞毛孔

          1 - 堵塞毛孔的可能性非常低

          2 - 中低

          3 - 中等

          4 - 高

          5 - 很高


          根据Fulton博士 (Acne Rx的作者)等人进行的原始综合性粉刺测试,可能导致粉刺的成分列表如下:





          这密密麻麻的英文化学成分是否吓到了你? 估计没有人能记得住这些成分...






          5筛选

          从致粉刺的概率来说,数字级别越高,导致粉刺的可能性会增大。


          所以,我们把上面的致粉刺成分列表简化筛选为下面



          成分少多了,也相对容易记一些。





          6科学性

          但是,由于每个人肤质的不同、每个成分在护肤化妆品中含量的差异,以及使用频率的不同,这些“致痘成分”并不是绝对标准,而只能是一个大致的参考。


          而且,由于长痘的原因复杂,和你体内激素有关(雄激素导致的出油增多)、和压力、作息、饮食、使用产品、药物等都可能有关系。


          所以,当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若怀疑是某产品的使用导致了闭口、痘痘等, 才能去分析是哪个成分导致的。


          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我的眉笔有这个成分,经常在眉毛处长痘,一直以为是自己的卸妆乳有问题...
          https://www.bevol.cn/composition/7420ec38afa3494d2775d3c002565e9f.html


          她眉毛处的长痘是因为 致粉刺率为2级的硬脂酸吗?   


          我认为未必,化妆+卸妆,都有可能导致长痘,毕竟卸妆会降低皮肤的防御力,使得眉笔里成分能更容易的进入皮肤深处产生刺激。 如果她使用不含这个成分的眉笔不长痘,才能说明该成分导致她长痘的可能性较大。 这时她应该停用眉笔一段时间,先让皮肤恢复到健康状态。


          再来看下面的案例

          薇**特护霜也有这成分(甘油硬脂酸酯),醉了我就说怎么修复皮肤修出一脸痘,还以为是激素反跳,一用特护霜就长痘,原来是这成分搞的
          https://www.bevol.cn/composition/19c859b309c8550517d14267bfd7041f.html


          同样的道理,她使用薇**导致的长痘,未必是该成分引起的,可能是这个配方这个产品里的某些成分进入皮肤产生的刺激。





          7总结

          来给”致痘成分“做个总结:

          1) 致痘风险=致粉刺率, 用0-5数字来代表风险级别,一般我们只要关注3-5级别的风险成分即可


          2) 致痘风险不具有科学性,只能作为大致参考。 因为长痘受太多因素影响: 体内激素、情绪压力、作息、饮食、使用产品、药物等等...


          3) 使用某产品导致的闭口和痘痘,未必是因为里面的”致痘成分“(含量不同),  很有可能是该配方该产品共同导致的,不必纠结于具体哪个成分。若怀疑该产品致痘,先停用观察。


          化妆品中使用的成分多达几万个,而进行了致粉刺试验的成分只是少数...

          所以,这个致痘(粉刺)成分列表只能大概作个参考。


          举个例子,看上去很安心的各种提取物成分(致粉刺率标记是0),但我要给它扣-1分,原因很简单,一来没有进行这个致粉刺率试验,二来里面成分复杂,对皮肤的副作用未知。


          --- End ---


          本文推荐"致痘成分排名,谁是最毒的?"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相关资讯
          裸体美女高潮抽搐喷水视频
        1. <input id="wfrls"></input>
            1. <table id="wfrls"><dd id="wfrls"></dd></table>
              <th id="wfrls"><code id="wfrls"></code></th>